安 萍:《论高校通识教育的性质与实施》,《教育学术月刊》,2008年第五期
《课程教育与农村籍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农业考古》,2007年第6期
陈冬根:《茫茫大梦中,唯我独先觉——李白之“我”及孤独意象的文化解读》,《江汉论坛》,2007年第2期
《欧阳修“诗本义”诗学阐释》,《中州学刊》,2007年第3期
《宋人“诵诗”现象刍议》,江汉论坛》2009年第7期
《欧阳修“庐陵身份”意识》,《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9期
邓声国:《试论王逸〈楚辞章句〉的文学阐释》,《江西社会科学》
《〈楚辞章句〉流传及版本考》,《兰台世界》2008第5期
《清儒“五服”研究中的民俗学阐释》,《兰台世界》2008年第3期
《《仪礼》文献学研究方法论浅议》,《江汉论坛》2009年第6期
丁功谊:《萧统缘情考》,《求索》2007年第12期
《范云与何逊的交游》,《电影评介》2008年第3期
《灵心学问世运性情》,《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
《钱谦益与云间派的文坛公案》,《求索》2008年第8期
《杜诗三笺与钱谦益诗史观的深化》,《江汉论坛》2009年第2期
《万历年间社会思潮的转向》,《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徐庾体与近体诗的形成》,《求索》2009年第4期
龚奎林:《疾病的隐喻与生存的困境》,《莽原》2009年第4期
《悲悯与忧伤——郑小琼< 在电子厂>的意义阐释》,《名作欣赏》2009年第8期
《寻找文学与历史对话的场域》,《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
郭 辉:《地市党报社区版运营的三个关键点》,《新闻爱好者》2008年11月(下)
《网络媒体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的传播机制》,《新闻爱好者》2009年4月(上)
郭 健:《从老无所依透析美国七八十年代的社会冷漠与迷茫》,《电影文学》2008年
《胡适西游记考证的失误及其影响》,《求索》2008年
《从唐诗看盛唐文学的张扬》,《作家》2008年
《〈西游记〉为“证道书”之说再认识》,《江汉论坛》2009年第5期
黄惠运:《抗日烽火中的民族英雄——新四军时期的曾山同志》,《兰台世界》2008年第9期
《试论湘赣苏区的统一战线工作》,《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8期
李剑凤:《马尔库塞的爱欲解放论》,《作家杂志》,2008年
《从“媵”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贵族婚姻现象》,《兰台世界》2008年
李 进:《苏轼退隐心态之曲折》,《求索》2008年第7期
刘德清:《欧诗与宋调》,《欧阳修研究》,2008年第2期
《范甯其人其学》,《兰台世界》,2007年第8期
刘蓓然:《从“媵”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贵族婚姻现象》,《兰台世界》2008年
刘禀程:《“开始”“结束”义词语群的组合形态与阐释视角》,《汉语学习》2007年第10期
刘晓丹:《从< 诗经>看先秦时期女性的爱情婚姻观》,《兰台世界》2009年第9期
刘晓鑫:《1956—1966抒情散文的文化想象》,《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8期
《杨朔诗化散文的内核—小说化叙事》,《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7期
刘义程:《江西地方政府与近代江西的工业化进程》,《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8年
《论中共早期工业化实践的特点——以江西苏区为中心的考察》,《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
《民主平等:关于井冈山精神内涵的再认识》,《毛泽东思想研究》2009年第6期
刘云兰:《中国当代影视艺术的后现代主义审美特征探析》,《电影文学》2008年第9期
《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影视艺术的审美嬗变》,《电影文学》2009年第17期
刘志勇:《美学视野下的< 红楼梦>》,《作家》2008年第9期下半月刊
《论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企业经济》2009年第8期
陆德海:《朱熹文法学思想述略》,《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欧阳修“简而有法”文学思想述略》,《欧阳修研究》2008年第2期
《论“文从字顺”的误读与曲解》,《文艺理论研究》2007年第11期
《钱谦益“别裁伪体亲风雅”文法思想析论》,《江汉论坛》2009年第3期
《林纾文法思想对桐城家法的坚持与突破》,《东方丛刊》2009年第1期
《论袁枚“形而上”的古文观》,《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七辑
马玉红:《梁实秋人生理想和文学艺术与儒家思想的契合》,《江汉论坛》2009年第9期
《解读< 素笺>的艺术特色》,《作家》2008年第12期 《论梁实秋与奥勒留伦理道德思想的契合》,《江汉论坛》2008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