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中方:
《论余华作品叙述视角选择的性别立场》,《当代文坛》第3期
郑建军:
《从小说主题类型看当代文学场的生态性问题》,《当代文坛》第1期
赵庆超:
1.《论北村小说的终极关怀》,《小说评论》第1期
2.《在温情的眷念中抵达心灵家园》,《山东文学》第3期
3.《异域生存的身份认同与焦虑缓释》,《百家评论》第1期
张明华:
《试探中国女性身体文化之历史演变》,《短篇小说》第30期
郁玉英:
《从传统走向现代——经典观的历史嬗变及其对文学经典研究的意义》,《兰州学刊》第12期
姚声正:
《农村水资源管理的多元合作路径》,《浙江树人大学学报》第3期
杨剑兵:
1.《宋金对峙在清初的文学重写》,《大庆师范学院学报》第1期
2.《娄东视角下的江南社会》,《湖州师范学院学报》第1期
3.《宋金对峙在清初的文学重写——以< 续金瓶梅>为中心》,《大庆师范学院学报》第1期
吴翔明:
《论< 庄子>寓言的戏剧性》,《英国365官方网站学报》第1期
温凤鸣:
地方报纸“中国梦”报道策略初探——以《井冈山报》和《吉安晚报》为例,《内蒙古电大学刊》第2期
孙华:
1.《勿让历史真实失真——从抗日经典叙事到饱受争议的抗日神剧》,《西部广播电视》第357期
2.《重温恬淡细腻之美——也论二战后小津安二郎的影像美学风格》,《西部广播电视》第359期
3.《项目教学法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的应用探索》,《华人时刊》第9期
邱斌:
《古文化和水生态关系浅论》,《浙江树人大学学报》第3期
欧阳明亮:
《欧阳修词系年、本事补考》,《词学》第33期
马玉红:
《生的召唤与死的超越——浅谈香港女作家苏恩佩》,《当代文坛》第5期
刘云兰:
1.《论新世纪女性写作的审美取向——以江西女性作家为例》,《当代文坛》第5期
2.《论新世纪江西女性作家小说的地域特征》,《英国365官方网站学报》第3期
刘梅珍:
《主体性建构视角下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当代教育科学》第6期
刘禀诚:
《也谈“X着也是X着”》,《语言研究集刊(CSSCI来源集刊)》第14辑
李进:
《< 老子>“道法自然”义辩正》,《商丘师范学院》第10期
黄惠运:
1.《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的社会建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苏区研究》第3期
2.《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及其指导意义》,《法制与社会》第8期
3.《如何利用档案资料开展革命精神研究》,《兰台世界》第7期
4.《基于民族复兴理念的古田会议精神传承弘扬创新》,《红广角》第8期
5.《鲁迅精神与井冈山精神的内在联系》,《上海鲁迅研究》第2期
6.《党的群众路线的光辉历史文献——方志敏< 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一文的群众观》,《上饶师范学院学报》第1期
7.《习近平“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及其指导意义》,《教书育人(高教论坛)》第4期
8.《吉安抗战文化的内容及其历史地位与作用》,《西华大学学报》第1期
9.《中共四大与工农联盟理论的初步形成》,《力量之源——纪念中共四大9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1期
贺欣:
《消费文化背景下“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的电视剧改编》,《东岳论丛》第7期
何建良:
1.《叙事转型、媒体转换与女性身体写作的出场》,《当代文坛》第5期
2.《二元对峙与共生融合——数字时代的艺术与技术关系》,《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6期
郭辉:
《二十年报纸数字化转型的三重困境》,《编辑之友》第230期
顾宝林:
1.《文学地理视域下的周必大《归庐陵日记》》,《江西社会科学》第7期
2.《况周颐对晏欧三家词的批评与传播脞说》,《英国365官方网站学报》第4期
3.《从时间与数量维度看欧阳修诗歌创作生态》,《国学学刊》第2期
龚奎林:
1.《小人物的挣扎与艰辛——野莽小说< 少年与鼠>印象》,《大观》第4期
2.《文献史料与理论阐释的互证——刘增杰、刘思谦先生与河南大学学术传统》,《从同适斋到不舍斋——任访秋先生的学术思想及其承传》(关爱和、胡全章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2月》第1期
3.《文艺评论的个体担当与群体担当》,《新形势下文艺评论的责任与作为》第4期
4.《欲望与焦虑的复调并置——墨白小说< 裸奔的年代>人物解读》,《郑州师范教育》第4期
5.《西川诗歌近作中的冷“色”“情”与音乐性》,《星星诗歌理论》第7期
6.《大地的歌者与“黑暗”的咏者》,《诗江西》第2期
7.《人民日报》文艺副刊刊载散文探究》,《长江丛刊》第11期
8.《新中国报刊刊载郭沫若诗文探究》,《英国365官方网站学报》第1期
9.《人生命运的观照与现代性感伤回望》,《诗刊》第1期
10.《历史、经验、责任与创作》,《墨白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4月)第1期
11.《人性的异化、疾病的隐喻与历史的宿命》,《墨白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4月)第1期 12.《论墨白小说的图像叙事》,《中州大学学报》第6期
13.《< 人民日报>刊载散文与真善美的探寻》,《攀枝花学院学报》第6期
丁功谊:
《周必大同辈排行考》,《公生庐陵继六一》第1期
邓声国:
1.《试论周必大< 梦仙赋>的美学特色》,《公生庐陵继六一——周必大与南宋文化暨纪念周必大诞辰888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1期
2.《沈彤< 仪礼>学研究浅析》,《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第5期
3.《胡抡< 仪礼>学研究浅析》,《海岱学刊》第1期
戴富华: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法制与社会》第8期
陈绪平:
1.《从韩非子说林看早期文献的编撰》,《中华文化论坛》第2期
2.《典、< 尧典>与早期典体文献》,《文艺评论》第12期
陈旭耀:
《论明刊< 西厢记>版本的流变》,《英国365官方网站学报(社科版)》第4期
陈冬根:
《周必大“文忠”之号的文化解读》,《公生庐陵继六一》第1期
昌庆钟:
《历史高考与课程标准的“适度一致性”分析——基于2012~2014年文综(历史)新课标全国卷的研究》,《教育学术月刊》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