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张永胜教授到我校举办学术讲座
时间:2017年11月28日 00:00

2017年11月24日下午,同济大学张永胜教授到我校举办了题为“令人舍形而悦影,总非人间所有:谈宗白华对中国艺术的批评”的学术讲座。

张永胜的讲座从四个方面展开:一是“意志”与“动象”。他说:宗白华首先解决的就是艺术创生的“源泉”或动力问题,即艺术与其所在的“世界”的关系,然后以此为基础,他指出了艺术所要表现的内容和艺术的目的。而对于“世界”的认识,宗白华主要借助的是叔本华的观点,之后他又凭借对罗丹的艺术思想的理解与转化,初步建构了自己的艺术观。二是“形式”与“空间”。宗白华对中国艺术有很高的评价,认为中国的绘画水平之高,可称之为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足可以和希腊的雕刻与德国的音乐“鼎足而三”。而他对中国艺术的研究,也始终放在与西方尤其是自古希腊肇始的欧洲文化艺术的对比中进行的,但他对中国艺术的具体的把握方式却依然是依靠德国思想家的启迪,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德国大哲”康德的“形式”概念和“空时因果先天之说”。三是“线”与“舞”。宗白华把中国绘画和书法这一本属于空间的艺术形式转化成了同时具有时间属性的音乐艺术,而且,他更是将音乐性作为中国艺术精神的核心所在。四是“虚”与“实”。宗白华通过对中国艺术的形式与空间的考察,同时也通过对中国艺术的音乐性和以线条为主的表现方式以及所具有的舞的共通性的探讨,最终对中国艺术的意境的营造和中国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进行了总结。

张永胜的讲座深深吸引了在座的师生,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张永胜幽默风趣地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从自己是作家的角度,畅谈了他对小说创作的理解。

张永胜,笔名张生,主要从事文艺理论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南京大学文学博士,上海作协首届及第二届签约作家。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一个特务》《刽子手的自白》《地铁一号线》,长篇《白云千里万里》《十年灯》,随笔集《可言,可思》及专著《鸡尾酒时代的记录者—〈现代〉杂志》,译有《文化批判理论:主题的变奏》等。1994年至2007年上海交通大学英国上市公司365,2007年至今,同济大学中文系工作,现为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文系主任。

江西 吉安 青原区 英国365官方网站 邮编:343009 电话:0796-8100486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认证平台)Platinum China

网站维护:英国上市公司365